始于亲情,终于房子
来源:人民法院报
“始于亲情,终于房子终于房子”。始于亲情房产纠纷是始于亲情最多发也最复杂的家庭纠纷,即便是终于房子出了名乐观豁达的天津人,也有不少这种事儿的始于亲情烦恼。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法官遇到的始于亲情两起家庭房产纠纷,甚至更加特殊——与常见的终于房子子女内部房产纠纷不同,这次因为房子闹上法庭的始于亲情,是始于亲情一对父子和一对母子。其中的终于房子爱恨纠缠,一地鸡毛又让人百感交集……
老爹:儿子,始于亲情我只想临死前再多见你几面
我养你,始于亲情给你娶媳妇,终于房子
把大偏单(两室一厅)给你,始于亲情
就换来你两年不闻不问?始于亲情!
天津的许大爷年过七旬,如今他满腹委屈和心酸。自己和老伴儿育有一子二女,前些年就把房产转给了儿子。本指望自己的倾囊付出,能养儿防老、安度晚年,可老伴儿去世后的两年时间里,儿子对许大爷不探望、不问候,甚至连生活费都不给。最近,许大爷查出罹患癌症,这让老人再也不能忍受儿子的冷待,把他告上了法庭。
法官们找许大爷儿子了解情况,结果吃了个大瓜——儿子认为父亲“为老不尊”,母亲去世三个月就要再找老伴儿,而且将过世母亲的遗物首饰转手送人。他说“首饰是被人哄骗去的,我既不信,也不能原谅他。他对不起我死去的老娘,我就不想赡养他!”当儿子的也是愤懑不已。
两下来看,从情感上可以理解许家儿子的情绪,但从法律而言,赡养老人是不可推卸的义务。当然,世上没有永远绝对正确伟大的父母。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父母是唯一一个不经培训就上岗的职业,没有天生就会当父母的人。案中老爷子的行为可能有些瑕疵,但是在法官的调解下,取得了子女的原谅。他也愿意多体恤子女工作生活压力大,减少相应的赡养费和探望时间。最终,法庭上双方握手言和,后面的事情进展如何就要等时间来给我们答案了。
老妈:儿子,人活着不能只想自己
儿子啊,好房子你已经住着了,
怎么能贪得无厌,还要分拆迁款啊?
你心里好好琢磨琢磨!
老房子拆迁,分了150多万的拆迁款,手头宽裕了的王大娘本该很开心,可大儿子的举动,让老太太既生气又难过。
王大娘和老伴儿原本各承租一处公产房,其中一处楼房、一处平房。八十年代末两个儿子都要结婚,家里决定大儿子用老头承租的两室一厅楼房,大儿子和老两口一起生活,各用一间。小儿子用王大娘承租的16平米平房结婚过日子。平房拆迁获得150多万元拆迁款,王大娘一半儿给了小儿子,一半儿放到了女儿那里。看着姐弟俩都有收获的大儿子按奈不住了,提出想将自己住的楼房完全过户到自己名下,但王大娘不同意。协商未果后,大儿子一纸诉状将母亲、姐姐和弟弟都告上了法庭,要求继承分割拆迁款。
多子女家庭,最难的可能就是“一碗水端平”。没有显著利益时,大家可能还相安无事,一旦有王大娘家这样突然多出来的一大笔财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就出现了。这考验着做父母的平衡的艺术,也考验着一奶同胞之间是否能有舍有得——“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这是句笑话,却也是一个现实的艰难选择。
最终,因为涉及拆迁的房子是王大娘承租的公产房,不能算做其亡夫的遗产,故而大儿子没有要求继承分割的权利,被驳回了诉讼请求。
到这里,这个案子是结了,但家庭成员间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此后他们会不会又因为房子走上法庭,就看在他们心里是利益还是感情占据上风了。
小结
所谓“家和万事兴”,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则国兴。本篇中两个家庭的当事人都是因为房子而产生纠葛,房产通过法律的天平可以被精准分割。但是身为父母/子女细微的感情纠葛,恐怕只能通过每个人心中的“一杆秤”才能得到微妙平衡了。
(责任编辑:焦点)
- 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首超10万元大关,京沪超19万
- 45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业绩概览:上半年贡献央企系统81.39%利润总额
-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行业统筹规划,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 48秒!尹锡悦跟拜登这次会晤创造了一个尴尬纪录
- 方证视点:缺口不补 转折行情
- 康净守护计划|第三个“康净宝贝之家”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正式启用!
-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行业统筹规划,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东软刘积仁:敬畏汽车行业 参与制定汽车信息安全国家标准
- 11月22日银行早报:央行银保监再放住房信贷支持信号,首款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五地开售
- 全速加息难刹车 美联储或已驶过“软着陆”岔口
- 座椅锁止机构存安全隐患 宝马召回115辆进口X7汽车
- 特斯拉在美国召回110万辆车 升级车窗自动升降系统
- 日本宇航研发机构宣布放弃月球探测器“好客”登月计划
- 午评:燃油涨超2% 液化气、纸浆跌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