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 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权益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讯(记者聂国春)“你好,银保我是监会警惕××银行的,我们有一款利率优惠的发布风险贷款产品……”近期,不少消费者收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提示贷款推销电话。近日,贷款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称,中介贷款市场上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不法打着正规机构、侵害权益无抵押、银保无担保、监会警惕低息免费、发布风险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提示这些诱人条件的贷款背后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中介
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不法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银行”“××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
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银保监会消保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如确需中介服务,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
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探索)
- 北京:疫情高发多发的区进一步降低社会面活动度
- 李大霄:政策春风吹暖A股并非寻常 中字头股票异军突起值得重视
- 罗氏抗流感新药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在中国申报上市
- 百惠证券岑智勇:恒指仅守10天线 料17400有支持
- 主流寿险、健康险皆可享受税优政策!人身险重磅利好不断,保费颓势即将大逆转?
- 广州昨日社会面40例,大部分区域疫情已基本阻断,海珠呈现重点片区集中发病特点
- 如何维护金融安全?金融街论坛发布这份白皮书
- 聚势启航,逐浪之巅!国信证券GTrade+私募服务品牌发布会即将开启
- A股突破5000家,整合类重组: 并购逻辑嬗变悄然“强链”“补链”
- 两千亿专项借款加速落地,“保交楼”成效渐显
- 燕京啤酒董事长耿超:把ESG理念变为有效管理工具,融入到公司治理体系中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加快构建与国际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 北京:重点区域开展高质量核酸筛查
- 百度第三季度营收325亿元 Non-GAAP净利润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