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间摆折叠椅供爬楼老人歇歇脚

  发布时间:2025-07-05 17:13:2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 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社区有6000多名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近20%。如何将服务老年居民精细到末端?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街道康宁社区在小区各处设置“歇脚点”,还有居民自发改造自家窗户办起社区板 。

□ 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社区有6000多名居民,楼梯老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近20%。间摆脚如何将服务老年居民精细到末端?折叠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街道康宁社区在小区各处设置“歇脚点”,还有居民自发改造自家窗户办起社区板报,椅供让居民们边散步边学知识。爬楼11月23日,歇歇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楼梯老人武汉城市留言板“区区小事 满满幸福”系列活动第91场走进康宁社区。间摆脚社区党支部书记做客长江日报移动直播间,折叠与网友互动交流,椅供分享社区治理的爬楼心得和经验。

■ 让老年人散步不累

社区里处处有“歇脚点”

康宁社区书记刘翠霞介绍,歇歇康宁社区位于青山区白玉山东南面,楼梯老人居民以周边职工及退休老人为主,间摆脚是折叠一个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老旧住宅区。该社区辖内共有97个门栋、1700户6456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10名,占居民总人数的近20%。

11月23日上午11时许,长江日报记者在康宁社区内走访看到,主要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设置了不少桌椅和条凳,不时有路过的居民会坐下来休息。11时10分左右,居民王奶奶和两名邻居围坐在一个门栋前唠家常。王奶奶对记者说:“老人们出来活动,走两步很容易觉得累。社区安装了这些桌椅,我们休息、聊天都舒服多了。”

记者注意到,从社区内不少门栋走出来是整片水泥台,与路面的高度差有1米多,居民需从小台阶通行。刘翠霞介绍,由于社区所在地的地势原因,建成之时就存在不少这样的高度差。为了便于老人们上下这些小台阶,防止他们通过时摔伤,社区专门在小台阶两旁定制了栏杆和扶手。

康宁社区不少楼栋是房龄30年以上、没有电梯的老旧房屋,大多6至7层,老人们上下楼是个不小的难题。为此,社区在这些楼栋的3层安装了可折叠的便民椅,让老人们爬楼时也能歇歇脚。“我们尽可能把能想到的都想到,把细节做到老人们需求的末端。”刘翠霞说。

目前,康宁社区内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也已建成。该机构位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层至4层,设有38张床位,房间是带有独立卫生间和电视机等完整设施的“两人间”,将进一步满足辖区居民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 退休教师在自家窗外办起板报

便于居民了解政策学习知识

11月23日上午11时许,退休居民李顺清来到自家窗外,给她办的板报换上最新的报纸,旁边还有她前不久写上去的几首诗词。

今年75岁的李顺清是一名退休教师。1997年,喜爱读报看报的她找来一块木板挂在自家窗外,办起板报,延续至今。“我只是想发挥自己的长处,退休了也能为社区做点事情。”李顺清说,她通常会抄录、编辑《长江日报》上的大事、政策文件,放在板报上,特别是事关居民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平均两周更新一次,便于居民及时掌握。

社区内老年人多,如何健康养生成了李顺清板报的重要内容。冬季疾病预防知识、滋补养生贴士等随时节而变;癌症预防、“三高”食疗、心血管疾病食谱等内容不断更新。

平日里,李顺清家的窗前总是有不少来看板报“学习”的居民。一来二去,她成了不少人的“老姐妹”。无论邻里间的琐事纠纷,还是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婚姻观、消费观带来的家庭矛盾,李顺清都认真倾听、耐心调解。她说得有道理,大家也都听得进去。邻里间矛盾少了,社区里欢声笑语多了。

刘翠霞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社区十分鼓励像李顺清这样的退休居民发挥余热,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让更多人了解身边人、身边事,增强社区凝聚力。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