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的压舱石与进的发动机

原标题:中国经济:稳的中国压舱石与进的发动机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大流行仍在蔓延,经济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局部爆发,压舱全球通胀高位运行,石进俄乌冲突大国博弈加剧世界局势动荡,发动机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中国同时,经济我国经济需求收缩、压舱供给冲击、石进预期转弱的发动机三重压力上升。面对错综复杂的中国形势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国内不少论者对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持悲观看法,经济外媒更是压舱对我国今年增速目标表示怀疑。
今年我国经济确实面临诸多困难,石进但中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潜力没有消失,拥有长期持续发展积累的雄厚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和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外资流入第一大国,为应对“三重压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做出中国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关乎全局和长远,是我们看待中国经济应有的全局眼光和出发点。
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在风平浪静、轻轻松松的环境中实现的。中国经济一路走来,从来都是在艰难险阻中爬坡过坎,在危机四伏中披荆斩棘,在逆风逆水中开顶风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化危为机,迎难而上。经过数十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不是弱不禁风的小船,而是大江大海中经得起狂风恶浪的巨轮。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产业体系的广度与深度、在世界生产与贸易体系中的地位、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经济结构转型与增长动能的转换,使中国具备突破“三重压力”的强大潜能。这是我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的压舱石,无惧国际环境的“乱云飞渡”。
全面、准确、科学地审视内外部环境,深刻把握中国特有优势,应对“三重压力”,中国经济仍有足够的动力,实现稳中求进,保持中高速增长。
扩大内需是根本
从需求收缩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速同时呈现下降趋势,部分是由于前年前低后高的基数因素,部分是由于疫情、灾情对旅游、餐饮、娱乐、航空等服务业和其它消费的冲击;还有部分原因是我国主动加大结构调整,对部分行业进行必要整顿和市场监管。这些因素总体上具有阶段性、暂时性,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国已经确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十四五”规划,政策靠前发力,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一批重大规划项目加快实施,将显著拉动有效投资需求。同时,产业升级、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经济、乡村振兴、双碳战略与新能源革命,也带来新的投资需求,既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又有利于当前弥补需求收缩短板。
还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正在实现快速转换。中国经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新一代通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一批新技术、、新业态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迎难而上,。
宏观政策方面,国家可用财力显著增强,有足够能力支撑更加精准的积极财政政策,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直达基层,为小微企业纾困降负;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扩大就业,消除群众后顾之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有效激活国内消费需求。
外部需求仍强劲
所谓需求收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论者判断随着世界新冠疫情逐步稳定,各国生产恢复正常,去年中国出口赖以高速增长的订单会转移到其它国家,因而出口需求会减弱。
但实际上,年初以来奥密克戎病毒的加速传播使世界疫情形势更趋复杂,新兴市场国家的生产恢复并非易事。比如3月14日,越南单日新增病例破16万例,工业生产陷于瘫痪。同时,俄乌冲突发生后,全球产业链面临冲击及部分断裂,加剧全球生产恢复的难度。中国虽然出现疫情多地散发、频发和局部爆发,但对比全世界情况仍是疫情控制最好的。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齐全完整的产业链,同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是全世界供应链最稳定、可靠和不可替代的支撑。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加剧了美欧与俄罗斯的战略对抗,国际风云变幻对我国既有不确定的不利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全球产业链更加需要中国这个稳定因素。由于美欧对俄制裁,美欧与俄罗斯的贸易遭遇断崖式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中俄、中欧以及RECP内部的贸易都将扩大。中国继续深化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大循环,中国作为世界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加上中国制造业和产业集群的优势,仍将是世界需求绕不开的供应来源。
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同时欧洲超越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俄贸易在去年历史新高基础上增速达到38.5%,就是明显的例证,表明世界对中国的需求将持续有增无减。可以预期,今年外部需求依然强劲,中国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科技断供不足惧
从供给冲击看,主要来自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实施单方面短供,导致我国高端芯片和某些关键技术的供应受阻。去年以来美国拉拢欧洲及日韩,投下520亿美元巨额补贴,试图构建将我国排除在外的半导体产业链。受此影响,我国部分高科技企业的供应链面临一定威胁,但影响是局部性的。
中国具备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在大多数产品和重要技术领域已经实现独立自主,足够保证制造业供应链基本安全。中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国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美国能够对我“卡脖子”的领域正在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比如芯片领域,我国不仅具备高端芯片的设计能力,大部分工业领域(比如汽车、5G基站、多数中高端手机)以及航天等尖端领域所需的芯片已经能够实现自主生产。
更重要的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保持第12位,超越日本,除去排名前十中若干体量不大的经济体,中国的创新能力接近与美、英、韩、德、法国等创新强国比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航天技术、量子计算、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工业互联网等一些科技前沿领域中国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既要看到我国部分核心技术和创新的短板,也要看到我国整体科技实力迅速提升与快速进步的现实,不宜自我低估。中国有足够的能力打破美欧的技术断供,反而是西方的技术封锁将大大削弱未来科技创新的竞争力。
预期转弱在扭转
从预期转弱看,关键在于信心。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国家作出稳增长的一系列战略安排和部署,推出一系列财政、金融配套举措,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有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两会确定5.5%的经济增速目标,传递出中国增长的积极信号和坚定信心。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引擎作用,有利于增强投资者预期。今年1-2月,我国外资流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8%,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投下信心票。
诚然,要把信心化为现实,把优势化为胜势,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只要我们坚定贯彻中央、国务院各项稳增长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踔厉奋发,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者,资深金融人士高德胜)
相关文章
前8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累计涨0.14% 宁波、西安、成都涨幅居前
中新社北京9月1日电 记者 庞无忌)8月份,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延续降温态势。中指研究院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100个主要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14%,涨幅较去年同期收窄2025-07-07上海放大招!32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658亿元!多个百亿级项目!四个“新赛道”方案发布,元宇宙榜上有名…
来源:上海证券报稳投资,上海推出实招!6月16日,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会上,总投资5658亿元的322个上海全市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16272025-07-07- 今天,博主@数码闲聊站暗示,搭载高通第二代骁龙8代号SM8550)旗舰处理器的小米小屏旗舰已在路上,屏幕形态和镜头排列与大屏版本一致。这可能是传闻中的小米13,这将是小米2023年主推的小屏满血旗舰。2025-07-07
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上海经销商加大优惠清理库存,北京仍在缓慢复苏
自从上海和国务院先后发布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以来,上海地区经销商最先迎来客流和销量回升,而前不久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6日至12日,乘用车零售达34.9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6月第一周增长17%,2025-07-07工信部叶猛:工业软件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月22日-25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在江苏南京举行。作为专题论坛之一,制造智能决策控制工业软件)论坛由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组委会主办,爱波瑞江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德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2025-07-07冲上热搜!浙江杨梅火了,60元一颗出口迪拜……网友:突然觉得自己挺有钱
据浙江之声综合报道,6月15日#中国杨梅60元一颗出口迪拜#话题冲上热搜很多网友开始“炫富”你知道吗?这批上热搜的杨梅,来自浙江浙江仙居1000斤杨梅出口迪拜折合人民币约60元一颗6月14日在台州仙居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