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酒“独立了”!茅台集团官宣:习酒82%股权无偿划转至贵州国资!

炒股就看,独立了权威,习酒习酒专业,茅台及时,集团全面,官宣股权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无偿
一直以来,划转受制于同业竞争,至贵州国资茅台集团旗下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习酒”)的独立了上市进程始终没有推进,如今随着茅台集团一纸习酒82%股权无偿划转至贵州国资的习酒习酒公告出炉,习酒已然满足了上市条件。茅台
据统计,集团加入茅台集团24年,官宣股权习酒累计销售近700亿。无偿
习酒将独立于茅台集团
7月12日下午,划转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茅台集团”)公告,公司拟将所持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82%股权无偿划转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公告显示,本次划转基准日为2021年12月31日,划转基准日习酒公司净资产为114.16亿元,占茅台集团2021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口径净资产2352亿元的4.85%。
1998年10月,茅台集团正式完成对习酒的兼并,并成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至今双方隶属关系已长达24年,如今的划转,意味着这种关系随之结束,习酒走向独立。
公开信息显示,在茅台集团的支持和习酒自身的奋发图强下,习酒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地方酒厂,逐渐发展壮大为今天的百亿级白酒品牌,成为中国白酒的前八强,更是成为全国性的白酒品牌,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市场。
截止到2018年,习酒在20年间累计实现销售额250.99亿,实现利润32.70亿元,上缴税金68.83亿元。
在过去的几年间,习酒的规模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19年80亿,2020年103亿,2021年156亿,2022年半年破百亿。如以2022年年中为时间点来计算的话,在过去的24年间,习酒累计实现了近700亿元的销售。
随着习酒的独立,意味着在茅台集团之外,贵州白酒又拥有了一家百亿级的白酒巨头,茅台集团与习酒,两大贵州白酒的品牌,也是两大酱酒巨头,竞合发展,有望共同带动贵州白酒走向新的高度,并引领酱酒行业发展。
中国习酒公司在赤水河的酿造基地(图片源自时报财经图库)为上市铺路?
有意思的是,此次划转前,习酒还刚刚进行了更名及5名“高管”确定。
据“贵州习酒”官方微信公众号7月11日消息,在一条高管调研的消息中,原本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同时,该文章称,习酒党委书记、董事长为张德芹,而非已经在习酒工作了4年的董事长钟方达,张德芹曾于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担任习酒党委书记、董事长。
有消息称,习酒于7月11日上午开了干部会,会上宣布原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升级为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以及人事变动事项。
整体来看,此次习酒最新确定了5名“高管”,张德芹、汪地强、杨凤祥分别任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和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原习酒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曾凡君成为习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原习酒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安勇成为习酒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在团队建设方面,习酒也有扩张之势。继今年5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99人之后,7月7日,习酒公司在官网再发招聘公告,面向社会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招聘594人。其中,制酒工515人(男),制曲工、包装工79人(女)。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习酒上述变动,或为未来独立上市做准备。
据了解,早在2012年,茅台集团就曾提出让习酒登陆港交所。2014年,贵州省国资委表示,争取让习酒在当年上市。因为与茅台存在同业竞争,习酒上市一直未能实现。 2022年1月,贵州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贵州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权变更以及高管任职的行政许可批复。文件中提到,同意习酒将其持有的茅台财务公司5%的股权划转给茅台集团。
股权变更后,茅台集团持有茅台财务公司40%的股权,习酒公司不再持有茅台财务公司股权。今年6月,习酒退出贵州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其5%的股份已归贵州茅台集团所有。
有业内人士预计,习酒独立后,其上市进程将加快,而在酒业过去两年多家酒企上市计划搁浅的情况下,习酒有望后发先至。
相关文章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IPO日报 近期,上海盛普流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普股份”)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1563.0858万股,占发2025-07-05
- 出口暴跌,运费下降,航运业将何去何从?在过去的三年里,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国际物流链需求紧张,让远洋运输业务量价齐升,航运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如今,随着航运市场效率恢复和全球经济形势恶化,远洋运输业陷入多2025-07-05
- 近日,“中国将向教培公司发放牌照恢复课外辅导”为标题的图片在网上流传。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相关负责人3月3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该信息纯属谣言,系别有用心之人恶意炒作。此消息系2021年11月10日的2025-07-05
- 本报记者 吕红星数据显示,2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和工业级碳酸锂均价分别报45.6万元/吨、42.55万元/吨,每吨价格分别较前一日下跌4000元和3000元;2023年以来分别累计下跌11.88%和122025-07-05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5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肖 伟日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抓好生猪、家禽等重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不容有失。近年来,国内养殖业上市2025-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