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澳要缓和对华关系,说难也不难

现在渥太华和堪培拉对中国露出微笑,加澳我们不会还以怒目,缓和但也不至于天真到“一笑尽释前嫌”。对华谁都知道,关系行动才是说难修补互信的真正良方。
最近,加澳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释放出“希望改善对华关系”的缓和信号,这是对华值得注意的动向。这两个“五眼联盟”的关系成员国,在2018年前后莫名其妙地充当起华盛顿的说难“地缘政治打手”,而使得对华关系就此急转直下,加澳陷入困难境地。缓和这种非正常状况至今已持续三四年时间,对华的关系确也该调整了。
加澳两国的说难工商界表现得尤为急切,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他们代表了这两国社会里在对华交往中最务实理性的群体,经贸合作在中加和中澳关系中都是最积极、最活跃的推动力量。
然而,在过去几年,加澳两国工商界的声音被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论调挤到一边,他们的切身利益以及两国对华经贸合作都受到对华政治关系恶化的波及和损害。这不仅是工商界一个群体的损失,更是加澳两国的集体损失。换言之,两国的实际上都为其政客偏执、错误的对华认知和决策不同程度地埋了单。从这个层面上说,改善、修复对华关系,客观上也是对这两国民众利益的一种止损和弥补。
现在,加澳两国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重启”对华关系的意愿,这是值得欢迎的,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对华理性的某种回归。但人们都知道,从意愿到现实有时会有很长的距离。中国有一句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短时间里解冻绝非易事。加澳两国精英在对华政策的公开讨论中也大多提到这一点,“开头是最容易的”,接下来就会有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需要去切实解决。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从没得罪过加澳,是它们盲从于华盛顿,一次次挑衅中国,然后不断发现自己踢到了铁板上。对加澳来说,缓和对华关系在于能否跳出美国设定的大框架。这个导致两国对华关系恶化的关键因素,今天不但没有消失,可能还有所强化,它必然对加澳缓和对华关系的试探性努力形成干扰和阻碍。此外,在与中国交恶的这段时间,加澳两国社会的对华认知遭到很大程度的扭曲和毒化,对此的纠偏和校正同样需要久久为功。
“难”是可想而知的,但要说容易也很容易,只要加澳对华决策者绕过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那道心理关。如果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积极客观看待中国,奉行稳健务实的对华政策;二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不给两国关系设置新的障碍;三是坚持独立自主,排除不必要的外部干扰。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点完全不存在要让加澳在所谓的价值观上做出妥协的意思,和而不同是中国的外交哲学基础之一。
加澳都曾在对华关系上钉进一些钉子,现在需要它们自己先把钉子拔出来,再治愈创口。如果加澳两国的军舰和军机仍然高频次地跟着美军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还能指望中国人改变对它们“为虎作伥”的观感吗?再比如,澳方既想要中国取消对澳贸易“制裁”,同时又打着“价值观”的旗号抹黑中国,对中国的尊重体现在哪里呢?如果真想改善对华关系,两国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重获中国人的信任。
中国不急,先晾一晾也好。这是战略定力,也是实践经验。以澳大利亚为例,在这四年里,澳大利亚经历了三任政府总理,其间也做出过“友好”姿态,但最终都未能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其对华政策的真正调整始终未出现。现在渥太华和堪培拉对中国露出微笑,我们不会还以怒目,但也不至于天真到“一笑尽释前嫌”。谁都知道,行动才是修补互信的真正良方。
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标题:加澳要缓和对华关系,说难也不难
相关文章
-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近日,新华保险发布2022年前10月保费收入公告。前10月,新华保险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89.92亿元,同比增长1.09%;据测算,新华保险10月单月保费收入为2025-07-07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德林社 8月15日,开盘出现大跌,盘中一度跌近10%,截止收盘,水羊股份依然大跌7.7%,股价报于17.49元,总市值为71.99亿。8月2025-07-07
巴西南部飓风已导致近600只企鹅死亡 海龟等多种海洋生物受影响
来源:国际在线 当地时间13日,来自巴西桑托斯盆地海滩监测项目PMP-BS)的消息称,受本月9日开始的飓风影响,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共发现596只企鹅死亡,海鸥和海龟等多种海洋生物的生存也受到威胁。据2025-07-07AI 画画催生新职业:现在出售 DALL・E 2 提示词就能赚钱,平台抽成 20%
DALL・E 2、GPT-3 提示词在线交易平台,了解一下?最近,一家初创公司 PromptBase,允许用户在该平台买卖提示词Prompt),提示词售价为 1.99 美元。PromptBase 将向2025-07-07- 隔夜股市全球主要股指周一普遍收跌,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挫,投资者对海外新冠病例增加感到担忧,纳指跌约1%。商品市场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35美元,收于每桶79.2025-07-07
- 全球通胀仍高位运行,美联储等央行持续加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不断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滞胀似乎山雨欲来。日前,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期间,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国际金融3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元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