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引领环保新格局: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 6月5日是双碳环境日,生态环境部确定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目标倡导简约适度、引领绿色低碳的环保生活方式,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地球家园。
自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局降进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碳减同推目标以来,开启经济社会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污扩格局,降碳也成为了中国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绿增总抓手。
在“双碳”目标下采取的长协一系列行动,不是双碳单纯应对气候变化,而是目标降碳与污染治理、环境改善协同推进。引领在此背景下,环保中国经济增长逻辑发生深刻改变,新格迈上一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之路。
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环境高度协同
在2018年3月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应对气候变化职能划转至生态环境部,这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
2021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的具体要求,为立体构建降碳这一总开关提出了重点任务和措施。
“十三五”期间,我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但随着末端治理措施空间越来越小,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将是未来提升环境质量的根本举措,因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具有同根同源性。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占比达到约85%。化石能源燃烧不但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同时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也是当下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同时也可从根源上降低污染物排放。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化石能源燃烧(煤油气燃烧)占到我国PM2.5浓度的约三分之二,和臭氧浓度的五分之四以上,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分别从能源气候经济、生态环境和卫生领域为中国实现更清洁的空气提供了多维度的战略和政策保障,对新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发力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
关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详细阐述,这并非不重视减碳,反而更有利于降碳的推进。首先,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源性。其次,在动力上,减排的外部性非常强,降碳的成本是由自己承担,一些部门积极性不太高,但降低污染和大家的关系比较直接,民众的积极性比较高,从动力的角度来讲,可以用减少污染这样积极性较高的事情,来带动降碳这种积极性较低的事情。此外,推动生态增绿,可以增加碳汇,这是另外一种协同效应。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降碳与减污、扩绿协同的同时,如何切实处理好降碳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确保安全降碳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与转型,是中国将要长期面临的问题。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今年,全国政协常委、原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如果某一个省区碳指标不够,可能就把本地的一个高排碳的企业淘汰掉了,但是这个企业可能恰恰是同行业当中最好的企业。另外一个地区由于碳总量指标相对比较宽裕,同样一个高耗能高排碳的企业,虽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可能还活下来了。而且,如果完全按照地区来分解落实,还可能会带来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所以我认为碳总量和碳强度双控的机制应该是实行行业控制为主,地方控制为辅。”
从更长时间尺度来考量,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不只是为了减碳,也是要推动绿色转型,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不久前,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刘世锦表示,所谓的绿色转型根本上还是要换技术,用低碳、零碳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一旦创新出现并且形成势头,人们会发现除了能实现减碳之外还产生更多附加的好处或者福利,从经济学的角度创造了更多消费者剩余。
刘世锦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一个核心问题其实就是比较成本和收益,创新使成本大幅度地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心要转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上来。他提到,采取正确目标和办法的话,不仅可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全球引入一场重大的技术变革,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能。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主要的经济体量都是相对比较低碳的、高附加值的,单位能源的投入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产出,那么我们的碳排放强度就会降下来,碳排放总量也会随之企稳。
柴麒敏还指出,“双碳”是为了让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为了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而不是相反。所以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强调“做加法”,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包括绿色低碳的技术体系、政策体系、商业体系、消费体系等。
(作者:王帆)
(责任编辑:焦点)
-
今天11月23日),北京市召开第422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要因时因势、有度有效优化防控措施,确保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切实让社会面慢下来,进一步压实 ...[详细]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以猥亵为目的接近儿童的行为被称为“性引诱”。随着受害儿童越来越多,日本法务省目前正在考虑对这种行为定刑。日本《每日新闻》20日报道,来自目白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副教授、儿童性虐待专家斋 ...[详细]
-
央行等八部门: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要求的科创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经国务院同意,2022年11月18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详细]
-
据石家庄日报消息,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总指挥部11月20日发布通告,自11月21日0时起至25日24时,在桥西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关于在全市部分区域开展全员核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国基金报 安曼扛过了早上赛道股的大跌,小伙伴们今天是否回血了?23日,一则传闻,阿里巴巴临近午间收盘的时候,直线拉升,盘中拉升超4%。截至发 ...[详细]
-
中国网地产讯 11月21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拟以1.25亿元转让苏州姑苏饭店有限公司100%股权,起止日期为2022年11月21日至2022年12月16日。苏州姑苏饭店有限公司 ...[详细]
-
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据央行网站21日消息,央行等八部门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要求,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 ...[详细]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曾经估值高达90亿美元的血液检测公司倒闭,骗局女主角终受法律惩戒。据路透社19日报道,美国公司Theranos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因欺诈罪被法院判处135个月监禁。伊丽莎白·霍姆 ...[详细]
-
解码上市险企半年报:非车业务欲站“C位”? 这些宝藏险种仍待二次“掘金”
来源:北京商报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期业绩悉数亮相,与寿险板块颇具看点的个险、银保渠道“此消彼长”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财险行业“老三家”车险、非车业务不单展现出“并驾齐驱”之势,“C位”之战也打响。9月1 ...[详细]
-
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央行网站21日消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于11月21日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指出,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增强责任担当,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