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药业苏州工厂停工停产:2021年底才开始运行,不到1年关停,产品销售量撑不起一条生产线,谁会步其后尘?

基石苏州工厂停工停产!基石危险信号逼近,药业还有哪个Biotech会步其后尘?苏州始运
来源:E药经理人
Biotech关停工厂,是工厂关停单体公司的挫败,但激发起的停工停产条生却是行业认知向上的拐点。
尽管外界已经猜测、年底讨论了很长时间,才开产品产线尘但基石药业关停苏州生产基地这一消息,行不销售还是到年在近日才有了正式消息。
基石相关负责人回复E药经理人称,量撑经公司董事会考虑并慎重决定,不起苏州产业化基地于2022年11月4日暂时停工、其后停产。基石原因主要是药业“考虑到目前并无大批量生产的明确计划”、“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苏州始运
关于Biotech是自建产能还是找CDMO代工的话题,行业里吵了好几轮,一直是各持一词,分不出高下。
随着2021年下半年资本寒冬的到来,Biotech的现金流重要程度堪比命悬一线时的“救心丸”,开源节流成为行业低气压下的新选择。为了回笼资金或是及时止损,原本就需要大笔投入的线下厂房从亮点变成了负累,这种情况下,科望卖厂在前,基石关停在后,是自建还是代工,答案已然不言而喻。
可以肯定的是,创新药这一轮周期里,基石药业不是第一家关厂的Biotech,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家。
01
多次引起争议的“工厂”停了,基石亏不亏?
在跟一位同样在苏州医药圈的行业资深从业者赵磊聊起基石药业时,对方表示,从个人角度来看“基石药业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它产品销售量撑不起一条生产线”。
赵磊表示,前几年大热的创新药融资潮中,周围拿地建厂的公司不在少数,但目前来看,有不少在建的厂房都是“空壳子”。
原因很简单,线下实体投入往往费用不菲。除了设备购买铺设这笔固定支出之外,仅仅是符合GMP生产条件标准,例如洁净空气、废水管理等等,每天投入的资金可能就得十几万乃至上百万,更别提还有庞大的人员管理成本,如果产能不足的话,“空转”的成本很高。赵磊提到,一旦生产条线启动,不可能说停就停,因此对于公司产能的规划要求很高,很多Biotech公司自建产能是个“伪需求”。
基石药业这次关停的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基地,但保留了同样位于园区的研发中心和转化医学中心。
从公开信息来看,基石药业当初落户苏州园区,规划了超1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是采用了代建的方式,由园区内大型国企新建元控股集团旗下的新建元产业负责。多位行业从业者向E药经理人表示,代建大部分指由政府建完楼长租给企业使用,相当于“药企给政府画饼,政府给药企划地”,当然也要看企业需求,有些企业代建好了也会回购。
从原本的规划来看,基石药业这个生产基地可以生产2.6万升生物制剂及10亿小分子药片/胶囊,2022半年报里,基石药业曾表示,该生产基地已成功启动试运行,并实现了阿伐替尼的技术转移里程碑。未来十二个月,将继续进行多款产品的技术转移,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长期盈利能力。
计划显然没有赶上变化。
从立项开始,这个生产基地进度就一直颇为坎坷。2019年8月,基石药业召开签约仪式,宣布其全球研发总部和产业化基地将落户苏州。整个项目总投资据说会达到10亿,建成后将同时具备生物药和化学药的研发、中试及商业化生产的一体化研发生产能力,2020年初就会破土动工。
疫情或是别的原因,项目进度显然被延迟了,2020年半年报中,基石提到其苏州的生产基地已经开始建设且正如期进行,有媒体去施工现场探访,怀疑其并未施工。当年10月,基石药业在自己的第二届研发论坛上同时举行了产业基地主体建设的见证仪式。
紧赶慢赶,这一生产基地完成建设并于2021年年底如期开始试运行。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关停,成为Biotech生物大潮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
02
生存成第一要务,还会有下一家关厂吗?
近年来加码生产的Biotech企业并不止基石药业一家。随便翻一翻香港18A或者中国科创板上市的Biotech们的招股书,募股使用中几乎都会把自建生产基地列入一项重要开支。仅2020年后开始建厂的Biotech就有数家。
日子好过的时候,对于Biotech而言,在手握大笔资金时,提前为商业化做准备,将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乙方企业的掣肘,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在2021年的一次行业会议上,8位本土创新药企的创始人、CEO曾经就Biotech是否需要自建工厂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当时的假设前提是,如果当时你有5亿美元,你会不会自建工厂?
“自建派”认为,为了不受制于人,必须自建,“把产品的生产交给另外一个企业去把控,相当于别人把你脖子给掐住了,他可以的随意的涨价,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且自建工厂会增加自身对整个商业链条的把控力。以PD-1为例,最终市场上拼的是价格,而决定价格的则是产能和生产效率。
“不建派”则认为,工厂运营与实验室运营完全不同,“很多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质量环节,要有相应的人才,能够把这个做起来,这个很花时间,而且风险特别高”,“5亿美元建一个工厂,不如做10个新的项目”。
也有“居中派”,他们则认为当公司只有1-2个产品时,可以考虑委托生产,但当公司产品逐渐增多到4-5个时,就需要自建工厂。
市场行情变化之外,Biotech是否都应该自建工厂,转型Pharma这一在业内存在已久的讨论,似乎已经不复存在。
现下,当大手笔,大面积,大投入的生产基地建设,与Biotech们资本寒冬下赤裸裸的生存困境,这对矛盾共生体,出现对撞时,该选哪一头,成为已经开工建厂的Biotech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看来,针对已上市核心产品的小规模生产基地的建设,其面临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但那些动辄超亿美元、近10亿美元投资建厂的Biotech们,行业界确实为其“捏把汗”。
相关文章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22日上午,开盘一字涨停,盘中一度跳水,但随后回封涨停。截至上午收盘,ST大集报1.75元/股,上涨4.79%,最新市值335.4亿元。S2025-07-05
- 来源:华夏时报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于建平 北京报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随着汽车的普及度逐渐增高,也给无孔不入的投机者找到了新的商机。近日,多家车企开始新一轮价格“内卷”。有2025-07-05
代表委员建言加强财富管理业务监管:财富管理“无照驾驶”亟待整治 疏堵结合强化立法监管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秦燕玲随着资管新规落地,持牌金融机构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受到严格规范。近年来,资管行业无序发展乱象得到整治,存量金融风险明显收敛。不过,相较于“正规军”从事资管业务的日渐规范,市面上2025-07-05普拉达发布2022年度业绩 收益净额42亿欧元同比增加24.8%
01913)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该集团取得销售净额41.25亿欧元,同比增加24.4%;收益净额42亿欧元,同比增加24.8%;经调整EBIT 8.45亿欧元,同比增加69.212025-07-05危机迫在眉睫!欧盟拟进一步升级政策工具包 加大力度控制能源价格
来源:财联社据报道,欧盟方面正在考虑执行多项干预能源市场的措施,除了此前公布的设定俄油价格上限以及减少电力需求外,还计划向能源公司征收暴利税。欧盟委员会能源部副总干事Mechthild Woersdo2025-07-05亿都(国际控股)发布苏州清越2022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约5650万元
亿都国际控股)00259)发布其拥有约28.08%权益的联营公司苏州清越688496.SH)的2022年度业绩快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苏州清越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5650万元,较上2025-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