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产量局部受损,业内:全国玉米实际性减产可能性低
由于玉米价格比较市场化,东北低且最近两年玉米库存偏低,玉米业内玉米相对于小麦、产量产水稻仍有较大规模储备库存,局部市场更为关注玉米。受损实际
受前期不利天气因素影响,全国新一季玉米产量一直受粮食市场高度关注。性减在当前全国秋粮已完成91.2%的东北低背景下,粮食市场传出“东北玉米预估减产”的玉米业内玉米消息。
据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反映,产量产全国玉米实际性减产的局部可能性极低。随着秋收进入高峰期,受损实际多个主产区增产趋势明显,全国粮食市场普遍认为新季玉米的性减产量和质量都好于早前预期。
“这和小麦情况类似,东北低2021年至2022年初,市场对新季小麦的生长情况普遍相当担忧,但随着今夏小麦质量、产量实现‘双增’,市场预期出现反转,叠加国际粮价回落,小麦价格也大幅走低。”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称。
不过,布瑞克·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提到,由于玉米价格比较市场化,且最近两年玉米库存偏低,相对于小麦、水稻仍有较大规模储备库存,市场更为关注玉米。
据农业农村部10月31日农情调度,综合分析,我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虽然今年夏季南方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干旱,但占全国秋粮面积、产量70%以上的东北、黄淮海和西北等北方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秋粮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玉米、水稻、大豆单产均有所提高,弥补了南方高温干旱带来的损失。”
玉米产量局部受损,总体乐观
之所以会出现东北玉米减产预期,在于今年7月部分东北地区的暴雨。由于北方雨季提前到来,并且呈现暴雨过程多、极端性强的特点,尤其部分东北重要产区强降雨频繁,因此新季玉米减产预期较强。
据一家东北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调研预测,总体来看,东北三省玉米产量保持稳定,黑龙江省今年6~8月积温提升显著,产量会小幅增长,或弥补吉林的小幅减少,辽宁大体稳定。
一位行业内资深人士称,今年的东北玉米产量,区域分化明显,虽然局部地区减产较为严重,但这些地区以外,普遍略有增产,部分地区甚至增产显著。综合来看,东北玉米总体乐观,整体减产的可能性很小。
从玉米单产来看,今年东北整个夏季雨水异常频繁,几十年来少见,由此导致辽宁中部、西部,以及吉林省与周边省交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农田渍涝灾害。受灾地块的减产比例可以达到3成至5成,严重的甚至绝收。由于低洼地区占东北玉米种植面积不足一成,再加上和低洼地块减产相对的是降雨充沛下高岗坡地种植的玉米明显丰产,及低洼地块以外的大多数农田产量普遍优于去年。以开鲁县为例,农户普遍反映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1到2成,过去亩产1700~1800斤的地块,今年普遍突破2000斤。
据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业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9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8月以来,玉米主产区大多出现较明显降水,利于产量形成。东北地区气温偏低,灌浆速度有所放缓,但大部分玉米长势较好,后期如无早霜,对产量影响不大。华北黄淮海产区大部分墒情适宜,长势好于上年。虽然持续高温少雨对陕西南部、四川盆地等地区玉米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面积有限,总体影响不大。
《2022年10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进一步指出,综合调研调度情况,10月将2022/23年度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调增426千公顷(639万亩)至42950千公顷(6.44亿亩),产量调增275万吨至27531万吨。全国玉米主产区大部光温正常,有利于玉米单产形成和收获晾晒。随着生猪养殖利润好转,饲料需求回升,玉米饲用消费稳中有增,工业消费保持稳定。
玉米价格高开,不一定会高走
尽管针对东北玉米产量的预测,不同机构间可能存在分歧,但随着新一季玉米上市销售,价格处于高位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机构预期,今年会暴发“玉米价格大战”。
之所以今年新玉米价格高开,包括多重因素。前述行业内资深人士解释称,一是新玉米上市较往年延迟;二是东北玉米的渠道库存低于去年;三是种植成本及地租明显提高,农民的成本线显著提高,价格预期高,挺价情绪明显;四是今年春天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因为战争、干旱等因素大涨,明显抬高了国内玉米的价格中枢。
一位吉林省长春市附近的种植大户表示,虽然上半年因为疫情防控,玉米播种比往年有所推迟,但整体来看,并未影响玉米生长,单产基本稳定,折算成标准干玉米的话,仍然有1200斤/亩。
该种植大户提到,今年种粮成本继续增加,一是地租同比增长50~100元/亩,二是化肥涨价明显,化肥成本较往年增加50~80元/亩左右,柴油价格也出现上涨。当前暂时不愿意卖玉米,因为今年玉米种植成本高,对后期价格乐观。再加上,近期当地养殖户和饲料厂提价收购玉米,更是强化了农民的惜售心态。
尽管玉米价格高开,但并不一定代表着高走。下一步,玉米价格走势还受玉米总体供需形势、市场主体心态变化等因素影响。
玉米总体供需形势要追溯至2016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持续推进玉米去临储库存。至2020年,玉米临储库存告罄。然而,由于饲料需求暴增及深加工需求维持高位,导致玉米供应偏紧。
林国发称,在2020年之前,中国可以通过拍卖临储玉米予以保障;从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主要通过拍卖陈化小麦为主、陈化水稻为辅的措施予以保障;从2021年末至今,主要通过拍卖陈化水稻进行保障。
除此以外,从2020年开始,为确保饲料粮供应,中国每年都大量进口玉米,及小麦、稻谷、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
尽管今年以来国际谷物市场大幅走高,目前已丧失对国内的价格优势,国内小麦价格也大幅走高,对玉米没有了替代优势,但国内玉米需求也同样不容乐观。
郑文慧也提到,总体而言,国内玉米供需格局仍然偏紧,后市将维持相对强势的行情,但很难重现2020年那时的暴涨局面,主要是全球经济仍处于不乐观的预期之中。
一方面,全球玉米和糙粮供应紧张预期进一步推升,国际粮价有所反弹,进口和国内饲用替代粮源减少,饲用需求则继续回升,刺激玉米用量增加;另一方面,新季玉米生产情况好于市场预期,国内外宏观经济复苏仍面临很大挑战,这将制约需求,尤其是资本炒作需求,市场主体更趋理性,抑制价格大幅上涨的空间。由于国内玉米需求主体总体保持谨慎和理性,像过去两年那样的多元主体和资金入市,导致“中间需求”膨胀,最终使得粮价上涨幅度明显背离供需面的情况很难再现。
(责任编辑:休闲)
-
新浪科技讯 9月1日下午消息,蔚来汽车公告,蔚来于2022年8月交付10,677辆汽车,同比增长81.6%;其中有398辆ES7。蔚来于2022年年初至今交付71556辆汽车,同比增长28.3%;截至 ...[详细]
-
编 辑丨张伟贤8月1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黎明景区将举行一场非遗盛宴——第五届黎明葫芦笙艺术节暨非遗进乡村、进景区。就在7月27日,云南省博物馆分馆宁蒗彝族自治县摩梭人博物馆正式开馆。宁蒗摩梭人 ...[详细]
-
[环球网报道]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专机预计将在今2日)晚22时40分抵台,其飞行路线刻意选择绕开南海,沿着菲律宾东部海域北上,穿越巴士海峡飞向台湾。2日晚间20时左右,传出解放军 ...[详细]
-
津商联合会会长张文中:津商企业做好了,天津经济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2022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天津峰会”于8月2日-3日召开。天津市津商联合会今日成立,天津市津商联合会会长、亚布力论坛2020-2021年度轮值主席、多点DMALL董事长、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出 ...[详细]
-
8月基金首尾业绩差超30%:英大国企改革涨15.88%,东方汽车产业趋势跌16%,金鹰周期优选、恒越优势精选跌15%
来源:证基风云 8月有76只基金收益超过5%。但也有基金没有踩准市场的节奏,8月基金净值下跌超过16%,基金收益首尾差异超过31%。8月行情已收官,市场持续震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下 ...[详细]
-
证券时报网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在《求是》上发文称,证监会将继续把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加强宏观研判,围绕稳预期、稳上市公司、稳资金面、稳市场行为持续发力,强化对市场资金流向、投资者行为 ...[详细]
-
作者: 潘寅茹“命运竟是如此奇异!”当昔日在半导体领域是竞争对手的美国与日本如今要携手研发下一代芯片时,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感慨万千。据外媒报道,在7月29日的美日外长级与商务部长级官员会谈上, ...[详细]
-
来源:海外网猴痘疫苗资料图海外网8月1日电据《印度快报》报道7月31日报道,印度喀拉拉邦一名确诊感染猴痘病毒的男子于7月30日在医院死亡,这是印度发现的首例猴痘死亡病例。根据印度喀拉拉邦卫生部长维纳· ...[详细]
-
□记者 刘伟 王春雨 强勇 哈尔滨报道晚上7点多,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永益公司机加一分厂大车段段长张大伟停下手里的活。在数控立车的轰鸣声里,他向工友打出了“OK”手势,准备回家。作为黑龙江省 ...[详细]
-
“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稳定原材料供应,德国经济将变得紧张。”德国《经济周刊》网站7月30日文章,原题:为什么总理应该访问中国 朔尔茨不像默克尔对中国充满那么多的赞赏之情。尽管如此,在这个地缘政治时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