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表现亮眼,“比王”市值重回万亿!中国经济半年报还释放哪些信号?解读来了

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比王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数据显示,汽车上半年,消费信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32亿元,表现半年报还同比下降0.7%。亮眼其中,市值释放除汽车以外的重回中国消费品零售额189251亿元,下降0.1%。经济解读
截至午盘,比王A股汽车板块卷土重来,汽车市值重回万亿,消费信号等11只汽车股涨停。表现半年报还
“V观财报”采访并汇集多位专家观点,亮眼对经济数据作出分析解读。市值释放
盘和林: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恢复态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重回中国研究员盘和林认为,从二季度看,尤其是6月份看,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呈现恢复态势,经济逐渐趋稳。在工业方面,6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相比于4月份减速2.9%,有很大改善,其中改善最为明显的是汽车制造业,上海等地区摆脱疫情之后,汽车供应链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其他方面,外贸也出现了复苏,通过疏通港口物流和保供等措施,加上我国外贸领域较强的韧性,外贸进出口增速回升到两位数14.3%。
从投资层面,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在基建投资力度逐渐增强,很好的带动投资领域的复苏。外贸、出口、消费都呈现复苏的迹象,宏观经济逐步回归了合理区间,很好的对冲了外部市场的风险。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当前国内就业市场、资本市场、消费市场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性体现,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下半年我国将继续保持这一发展势头,稳经济的政策将进一步推进,拉动消费,增加基建投资,疏通物流供应链,推动保供稳产等政策措施将推动经济持续复苏,但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一些潜在风险。比如全球经济局势依然动荡,欧美央行进入紧缩,可能会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形成压力。比如金融地产领域有一些潜在风险点,需要及时处置。
王军:经济底或已出现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从国际看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持续扰动经济修复节奏,国内三重压力对经济造成持续影响。在政策底的强劲支持下,2022年的经济底可能已经在二季度出现,并继续在三季度出现一个明显回升。
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鉴于4月和5月供需两端出现急剧的停滞,6月份的反弹可能只是勉强使二季度经济运行摆脱负增长局面。
杨畅:下半年冲高有望走稳
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延续回升态势,呈现出冲高走稳的迹象。
从下半年来看,比较确定性的力量是基建和地产,在5月-6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密集发行之后,基建项目的实物工作量有望在三季度逐步体现,再叠加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3000亿政策性金融债,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都有望推动基建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从地产来看,前期从四线五线到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销售端政策的放松已经陆续落地,后续一线城市仍然存在边际上松动的可能性。
总体上看,我们对中国经济下半年走势仍然充满信心,有望出现冲高走稳的走势,三季度有望形成同比增速的高点,四季度有望延续修复动能,保持在高位平稳运行。
程实:基建是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基建是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由于政策靠前发力,8月后基建增速将大概率阶段性回落,但仍可能通过提前下达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以保持一定支撑力度。
基于现有资金来源,预计全年广义基建累计增速将达到6%-8%高位增长。若8月后提前下达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那么基建增速或突破10%。
温彬:对下一阶段消费表现仍持谨慎态度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提到,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3.1%,明显好于上月的-6.7%,大幅超出市场预期。2020年疫情期间,社零用了6个月才由负转正;今年则仅用了3个月。
消费之所以明显向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消费场景继续修复,二是稳消费政策效应发挥,三是此前几个月疫情期间积压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不过,温彬提到,在需求集中释放之后,对下一阶段消费表现仍持谨慎态度。
经济主体消费意愿仍不算高。央行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已经上升至58.3%,刷新有统计以来最高水平。截至6月末,居民户新增人民币存款新增10.3万亿,同比多增2.88万亿,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显示出居民部门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仍然偏高。
赵伟:中游制造业表现亮眼
国金宏观赵伟团队指出,6月工业生产加快修复,中游制造业表现亮眼。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3.9%、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5%,较上月回升3.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3.4%、较上月回升3.3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汽车制造、通用设备、铁路船舶等显著回升,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电子延续高增。
社零显著超预期,汽车相关消费贡献较大。汽车和石油制品分别增长13.9%和14.7%、合计占限额以上社零近43%,前者缘于稳增长和疫后供给恢复,后者与油价上涨有关。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文章
- 近年来,关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导致客户亏损的诉讼屡见不鲜,监管部门也不断强化购买理财产品各方的主体责任和银行理财交易的流程。今年初,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濮阳分行的一位舒姓客户,在理财经理的推介下,花2025-07-05
-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11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104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同比增长56%,2025-07-05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5
- 无息贷款给员工买房,“别人家的公司”又来了!11月5日公告称,为确保人才队伍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留住核心人才,公司计划在5年内,向符合条件员工提供累计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免息借款。其中,员工最高可借2025-07-05
两名高管被列入“黑名单”私募上海民享因失联被强制注销 重罚之下行业严监管成共识
两名高管被列入“黑名单” 上海一家私募因失联被强制注销 重罚之下行业严监管成共识图片来源:中国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一家上海私募因违规受到严重处罚。11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了关于上海民享股2025-07-05- 来源:国是直通车微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天上午,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国家能源集团与来自蒙古、俄罗斯、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企业进行签约,进口优质煤炭、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备件,总金额达252025-07-05
最新评论